按说,一个xian进的生产力摆在面前,大家都应该争先恐后地去实现它才对啊。但是为什么在所有BIM的应用源头——BIM设计方面,不少BIM应用单位都选择了浅尝辄止,是起到辅助设计的作用或者是作为项目招投标阶段的“噱头”,并没有真正地形成生产力呢?这里面,是什么原因阻碍着BIM设计的发展呢? 我们想说的是,把BIM技术放在*二位吧,管理的落后,才是阻碍BIM设计发展diyi位的因素! 虽然在一方面,我们十分看好BIM在中国的发展,因为这就像一个刚刚开始开垦的荒地,前景无限。但是在另一方面,我们却并不看好我国设计院BIM设计的发展,尤其是如果现有的设计院的运行模式不做变化,利用旧有的运行体制去盲目地介入BIM设计,基本上只有失败这一条路。我国现在设计院的运行模式为什么与BIM的世界这么不兼容? 理想的BIM设计应该是这样一种模式:设计院内各专业(建筑、结构、设备)均在同一个模型上面协同工作,由建筑专业创建建筑模型,其它各专业在建筑模型的基础上,对模型进行信息深化,进行各自的专业设计。设计结束后,向yezhu提供完整的、包含全专业设计内容的综合模型。这个模型里已经实现了可视化设计、协同设计、性能化分析、以及管线综合的相关内容。业主根据设计院提供的BIM模型,向施工及运维方向去延伸,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能力。